11月8日下午,庆祝第25个记者节“传承报业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活动在四川报业博物馆举行。永利官网师生代表受邀参加了本次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四川报业博物馆主办,天府新视界、川观新闻、封面新闻、新闻界、上行文化承办。
活动现场主题照片
活动伊始,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记者杨博做“路在脚下,心在传承”主题分享,讲述了自己与父亲杨卫华(原《绵阳晚报》摄影记者)两代新闻人跨越时空的故事。2008年“5·12”地震爆发时,杨卫华与八名解放军战士一起将受困者郎铮救出,并拍下了那张著名的“敬礼娃娃”照片。15年后,朗铮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而他笑着走出考场的照片,正是杨卫华的儿子、身为记者的杨博所拍摄。在现场分享完几个关于传承的采访小故事后,杨博说,“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就特别大,家里面都是成堆的底片,他有意无意会讲到这些新闻里的故事。上了高中之后,我就有选择新闻专业的想法”,提起这段往日时光,他谈到,“我觉得我的父亲是一个超级认真的工作狂,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一路走来,杨博的新闻理想始终坚定如一,认为“记者就是随时冲到一线去”,他鼓励新闻学子“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
文新学院学子采访记者杨博
四川日报社堆堆乐队代表、天府新视界编辑部总编陈昶讲述了在报社组建乐队的经历与感悟。他所在的堆堆乐队曾制作以三星堆为原型的动画单曲《你怎么这么好看》,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广泛流行,成为传播三星堆文化的爆款产品。此外,他还介绍了“天府新视界”的定位和内容特点,欢迎新闻学子阅读及投稿。
随后,四川报业博物馆为参加活动的省内三所高校志愿者代表颁发志愿者证书。2024年7月,博物馆曾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志愿者招募通知。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初衷:“记者的责任就是瞭望前沿,高校志愿者是青年力量的体现。我们的志愿者通过向更多的受众讲述四川的奋进故事,来展示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今天他们是志愿者,也许明天他们就会成为博物馆展品的写作者,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在接下来的藏品捐赠仪式上,成都企业联合会会长、丰德集团理事长许晓舟向报业博物馆捐赠了《探索之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海外散记》《欧美纪行》等许川同志的著作。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叶建平为许晓舟理事长颁发藏品捐赠证书。已故的许川同志为原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副主席,曾任《四川日报》总编辑。其子许晓舟理事长于2008年在yl6809永利官网设立“许川新闻奖”,迄今已经13届,以鼓励和表彰品学兼优、知行合一的优秀新闻学子。
藏品捐赠仪式
室外活动结束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会师生移步馆内,参观四川报业博物馆内关于“两路”精神、科技报道、抗震救灾、大熊猫等主题展览。自今年四月四川报业博物馆开馆以来,该博物馆拥有藏品1万余件,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400余件。yl6809永利官网副院长操慧教授作为此次参加活动的带队老师,在一些与川大相关的藏品前驻足,并为现场师生讲解其背后的小故事。她认为这是一次别样的记者节课程思政,“业界、学界老师与同学们在报业博物馆一起感受中国媒体的发展脉动,在新闻构建的时光隧道中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机活力,是难得的学习,更是激发共鸣的文化传承,相信在后续的志愿者合作中将深度发挥博物馆的新闻育人功用”。
文新师生参观四川报业博物馆
此次参观学习,主办方特别安排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中国新闻奖获奖者团队代表与同学们作现场交流。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获奖者记者代表王眉灵、徐莉莎、杨涛、何海洋通过作品的讲解,增进了同学们对党的新闻事业及其专业素养要求的感性认知,激发了专业学习的兴趣。
四位中国新闻奖获奖记者代表在馆内讲解
至此,记者节主题活动在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川大2023级新闻学本科生饶梦涵表示,在记者节当日参与这样的主题庆祝活动,是新闻学子的幸福。“透过这些泛黄的纸张和隽永的文字与老报人重逢,能让我们体会到他们办报的初心和意志,给人前行的动力与受到努力学习的激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叶建平勉励新闻学子:“记者要践行‘四力’,要‘带露水,沾热气’,面向社会大众也是一种宣传。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的浸润和传承。哪怕是狂风暴雨,记者也要汹涌向前。”
活动合影
采写|庄德琴 吴时嘉 邹天乙 丁育
摄影|邓佳怡 李怡然 彭可诣
责编|操慧
审核|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