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至18日,“第四届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国际会议”在成都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yl6809永利官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主办,由澳大利亚《论题十一》(Thesis Eleven)杂志、yl6809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四川省社科联副书记、副主席黄进、yl6809永利官网副校长刘超、yl6809永利官网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yl6809永利官网院长李怡、yl6809永利官网出版社社长侯宏虹出席会议。来自利兹大学、伦敦大学、悉尼大学、拉筹伯大学、蒙纳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大会。开幕式由yl6809永利官网党委书记傅其林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教授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本次国际会议召开的祝贺,充分肯定yl6809永利官网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研究取得令学界瞩目的诸多重大成果。他指出,阐释是精神科学存在的唯一形态,批判理论也不例外,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把阐释的成果转化为知识,使之成为思想史和人类文明史的组成部分。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
四川省社科联副书记、副主席黄进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期待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中国社会相结合,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作出新贡献。欢迎海外学者与中国学者交流互鉴,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川省社科联副书记、副主席黄进研究员
yl6809永利官网副校长刘超教授在致辞中对国内外参会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yl6809永利官网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近年来yl6809永利官网人文社科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期待马克思主义美学对话带来新的理论成果。
yl6809永利官网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超教授
yl6809永利官网杰出教授曹顺庆在致辞中指出,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认为我们有必要构建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参与人类文明的书写,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互鉴”的价值追求。本次会议将对促进中外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推进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yl6809永利官网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教授
李怡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学院老师在东欧马克思主义领域深耕多年,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方面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构成的研究团队,以之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本次会议挖掘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设。
yl6809永利官网院长,李怡教授
齐格蒙特·鲍曼的女儿安娜·丝法尔特教授在会上致辞。她感谢了主办方的邀请,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并惊讶于鲍曼在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她期待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了解中国学界对鲍曼思想的认识和创造性发展。
安娜·丝法尔特教授
澳大利亚《论题十一》杂志主编彼得·贝尔哈兹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认为,海内外学者的共同推动使得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国际会议能够连续成功的召开。友谊、热情、求知欲让大家聚在一起,希望中西方学者相互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因为合作是创造的前提,合作产生价值。他肯定了中国学界对的鲍曼研究,期待与各位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从而推进批判理论的发展。
《论题十一》主编,彼特·贝尔哈兹教授
开幕仪式还进行了新书《批判理论:成都评论》首发仪式。新书学术顾问、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冯宪光教授和yl6809永利官网出版社社长侯宏虹一起为《批判理论:成都评论》出版揭幕。
新书《批判理论:成都评论》出版揭幕仪式
本次大会聚焦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最新成果。会议持续两天,与会学者紧密围绕东欧马克思批判理论(尤其聚焦齐格蒙特·鲍曼的生活和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王杰、朱国华、王凤才、曾军、金永兵、周启超、段吉方、张进、韩振江、孙建茵、黄其洪等国内学者以及彼特·贝尔哈兹、加林·提哈诺夫、安娜·丝法尔特、杰克·帕尔默、卡罗尔·波尔多尼、诺伯特·艾伯特、哈利·布拉特赫、马克·戴维斯、约翰·格里姆雷、达利乌斯·布热津斯基等国外学者做了大会发言。我校杰出教授曹顺庆、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冯宪光教授、著名符号学家赵毅衡教授、著名美学家张法教授、王晓璐教授、金惠敏教授、阎嘉教授、傅其林教授、朱至刚教授、陆正兰教授、马睿教授、肖伟胜教授、吕东副教授、高树博副教授、袁喆副教授、秦佳阳博士后、刘灿博士后等30余位老、中、青学者参加了大会发言和大会讨论,彰显了我校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方面的团队力量。
傅其林教授在闭幕式上指出,此次会议不仅内容丰富、形式精彩,而且成功搭建了一个高端对话平台,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学者们围绕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展开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探讨。这些讨论特别关注齐格蒙特·鲍曼的政治、哲学、美学等思想。各种学术见解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极大地拓宽了学术视野,推动了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和美学研究。这激励着我们不断将理论与新的现实相结合,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彼特·贝尔哈兹教授在闭幕式上不仅解释了《论题十一》杂志与马克思的关系,还梳理了东欧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独特贡献,肯定了鲍曼的学术影响力。他对所有参与者的热情贡献及大会主办方的精心筹备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正是这些努力共同促成了本次学术盛会的成功举办,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交流搭建了宝贵的平台。
第四届东欧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国际会议闭幕式
大会印发600多页的论文集,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文艺美学的最新成果。此次大会全程进行汉语和英语同声传译,全程进行录音录像,学术交流与文化碰撞产生了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将会促进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文艺美学的发展,促进中国对鲍曼、卢卡奇、赫勒、沙夫等东欧批判理论家的研究,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
冯宪光(yl6809永利官网):批判理论的破与立——《怀旧的乌托邦》评论
赵毅衡(yl6809永利官网):AI的存在与时间
曹顺庆(yl6809永利官网):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化
傅其林(yl6809永利官网):齐格蒙特·鲍曼的审美知识社会学
王杰(浙江大学):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精神的美学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代意义的思考
张法(yl6809永利官网):从中国角度看东欧马克思主义
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从阿多诺的观点来理解思想实验
王晓路(yl6809永利官网):批判性地缘政治学与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图景
王凤才(复旦大学):艺术自主性与艺术政治化——成熟时期本雅明艺术哲学的内在张力
曾军(上海大学):文论互鉴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金永兵 (西藏大学):杰姆逊“元评论”理论管窥
金惠敏(yl6809永利官网):陌生的共同体——基于鲍曼的延伸性思考
阎 嘉(yl6809永利官网):列斐伏尔的艺术作品论与欧洲古典艺术传统
周启超(浙江大学):近年来国际巴赫金学的几个亮点
段吉方(华南师范大学):批判理论的中国语境与问题
张进(兰州大学):论鲍曼的审美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陆正兰(yl6809永利官网):“听声类形”:声音符号的社会文化建构
马睿(yl6809永利官网):黑特·史德耶尔的影像批评
彼得·贝尔哈兹(《论题十一》杂志社,yl6809永利官网):让我们团结起来——追随鲍曼,展望未来
安娜·丝法尔特(海法大学):流亡者难以维护的身份
杰克·帕尔默(利兹大学):与齐格蒙特·鲍曼的遗产合作
卡罗尔·博尔多尼(墨卡托勒姆大学):鲍曼的流动乌托邦
克里斯托弗·罗宾斯(东密歇根大学):为了我们的利益保持内在世界的清醒:齐格蒙特·鲍曼与马克辛·格林的社会学想象力与道德警觉性
珍妮特·沃尔夫(曼彻斯特大学):齐格蒙特·鲍曼的摄影
哈利·布拉特赫(麦考瑞大学):鲍曼,可见性与隐私性
诺伯特·艾伯特(麦考瑞大学):流动现代性状况下的经济生活
詹姆斯·多拉希(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鲍曼的伦理学
锡安·苏普斯基(蒙纳士大学):叙述眼见之景——日常城市生活的探索
埃里克·费利斯(东密歇根大学):道德在一个有序的世界里有机会吗? —齐格蒙特·鲍曼与道德想象力
瑞秋·伯斯布里奇(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霍华德·普罗塞尔(蒙纳士大学):《论题十一》:知识传承,未来方向
加林·提哈诺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苏联的世界文学:马克思主义方法与对话
安德鲁·彭达基斯(布鲁克大学):所有的自由都是灰色的:晚期共产主义的政治本体论研究
约翰·格里姆雷(悉尼大学):压力不足:马丁·杰伊的《内在性批判:重压下的法兰克福学派》
达利乌斯·布热津斯基(利兹大学):齐格蒙特·鲍曼波兰时期著作中的文化理论:缘起—灵感—延续
马克·戴维斯(利兹大学):认识齐格蒙特·鲍曼
托马斯·坎贝尔(利兹大学):残疾时间中的固态与液态现代形式:齐格蒙特·鲍曼与残疾理论
(撰稿:魏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