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言荣校长在2021年7月6日的通识教育和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上曾强调,我们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具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具有全球竞争力。这“五个具有”的能力贯穿于大学期间的所有培养过程中,尤其是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据yl6809永利官网教务处信息显示,2019年春季学期起,学校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优化模块知识结构,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高水平跨学科教学团队,制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遴选与建设标准。首批建设的31门核心课程,于2020年秋季学期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课。
聚焦“厚通识、宽视野、多交叉”的教育思想,yl6809永利官网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优势,以“百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为基,通过构建通识素养测评系统和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一课一书”计划和川大通识教育广场建设为翼,丰富川大通识教育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川大通识”品牌影响力;以“涵养人文情怀、拓展知识视野、强化使命担当、塑造健全人格,养成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计划在3-5年内全力打造100门有川大特色、有中国温度、有社会影响力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22年1月6日,yl6809永利官网本科核心通识课程“透视双头鹰:从俄罗斯文艺看大国之路”课程组在我校望江校区基教楼A315举办了第二次集体备课会。
永利官网刘亚丁教授作为本门课程的负责人主持了本次备课会。备课会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总结本学期教学情况;二是在此基础上规划下学期工作,包括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录制慕课。
课程组各位教师结合本学期上课的经历,分别讲述了自身的心得体会,特别是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思路。
国际关系学院李志强教授提到,他所讲授的话题主要涉及到19世纪俄国文学与俄国社会的关系,此间俄国作家群星璀璨,授课中若要求全,则难以兼顾深度,之后将进一步聚焦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打磨授课内容。他还建议,课程团队应注重课程的启蒙性,针对本科生的接受能力设置课程内容。
国际关系学院王逸群博士提到,本学期在选择课堂讨论材料,以及不同课堂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还存在预期的偏差,就此,将结合刘亚丁老师的建议继续完善课程。
永利官网匡宇副教授提到,他在讲授“20世纪俄罗斯先锋艺术”这一专题时,将数位艺术家的抽象艺术作品和儿童涂鸦并陈,请学生分辨作者是艺术家还是儿童,由此引发热烈讨论。针对“19世纪俄罗斯绘画中的民族”这一专题,他表示,根据这学期的课堂效果,下学期将把讲述重心放到巡回展览画派。
外国语学院马文颖副教授认为,本学期授课中,在如何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引入话题的设计上还不够理想;同时,在布置课堂作业方面也有新的体会。下学期将适当增加课前预习资料,并探索“投屏”以外的互动方式。
外国语学院池济敏副教授提到,本学期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热烈。从本学期的期末作业来看,很多学生能结合不同授课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阐发自己的观点,从中可见其良好的听课状态。
永利官网高树博副教授提到,就其所讲授的“导师和朋友:俄罗斯文学与中国现代作家”这一专题,下学期将进一步从文本细节出发,展开对两国作家相关作品的比较分析,同时将更充分地讨论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情况。
永利官网赵心竹博士说,本学期授课中对课堂互动的重要性有很深的体会,学生普遍有同教师交流的意愿。她还建议借鉴校内其他通识课的成功经验,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在课后的交流。
接下来,刘国婵、胡曾莉两位助教向老师们汇报了所收集到的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同学们对这门课和老师们讲授予以高度评价,还主动积极地加以推荐。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一些同学从发放预习材料、PPT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刘亚丁教授就进一步推进本门课程建设分享了构想。他说,这学期旁听了每位老师上的课,大家都很认真,效果也很好,谢谢大家鼎力参与。他指出,为了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效,老师们应力图做到三层互动,达到“三观”互证。三层互动是指,宏观通达家国、中层增添形色、下层细叙款曲;“三观”互证,则要从历史的、社会学的、审美的角度讲好这门课。
具体而言,宏观通达家国意味着每一次课程内容都关乎对俄罗斯民族的全面认识,并将俄罗斯的现代发展之路作为贯穿整个课程的主要线索;虽然每位老师的课程内容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是大家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幅有机的拼图。而每位老师的讲述在此拼图中构筑什么样的局部,应在心中有宏观定位。中层增添形色,指的是在课堂设计,尤其是课件上下功夫,做到图文并茂,使每位老师的PPT既生动有个性,又在形式上统一起来。关于下层细叙款曲,刘亚丁教授指出,要把教师自己被作品感动之处做生动讲述,把针对文艺作品的文本分析的功夫展示出来。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和感性教育的强度,一方面,这体现了本课程组老师们的专业特点;另一方面,唯有如此,才能感染学生,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这就要做到“三观”互证,即将社会观照、历史的观照与审美观照互相印证,最终落到审美分析上,要挖掘文学艺术作品的人性,让同学们能够触摸到文本蕴含的温度。此外,刘亚丁教授还分析了同学们对本课程的评价报告。
在集体备课会的第二阶段,课程组教师与“智慧树”平台人员就下学期的慕课录制工作展开交流,双方初步商议了拍摄慕课的方式、程序、时间等相关事宜。
文|王逸群 匡宇
图|刘亚丁 匡宇
排版|刘双怡
编辑|郑秋
责编|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