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入学习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及其典型人物事迹,2023年8月22日,永利官网“战旗飘飘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银浩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队沿循总书记的足迹,从乡村振兴、党建引领、粮食安全、非遗传承等多角度全面感知战旗村的发展新貌,体悟乡村全面振兴的要义。
赴战旗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8月22日上午,“战旗飘飘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实地调研。步入村落,首先映入团队成员眼帘的便是战旗“初心”馆与战旗村党群服务中心。据了解,战旗村以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积极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和振兴先行区,勇作“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排头兵。在村党委书记高德敏的带领下,全村以改革寻求出路、以创新促进发展,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互动的发展格局,走出了“融合共享的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团队成员参观战旗“初心”馆
村党委书记高德敏在交流座谈中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与伟大实践,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自己关于“土地、粮食与种子”的思考。他指出,乡村文明的根在土地,因此基层党员必须研究土地,解决土地上存在的矛盾。据了解,通过用地入市改革,战旗村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全村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95%以上的农户承包地进行了流转,95%以上的流转土地实现了集中经营,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一大课题,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高书记告诉团队成员,在学习党中央文件时,“粮食安全”是他最为关切的。战旗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的嘱托与厚望,严守耕地红线,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奋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并积极“以粮促食”,推进农产品加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搭平台,建成乡村十八坊、壹里老街、天府战旗酒店等项目,解决了本村1300人就地就业问题。“我们村自己的集体粮仓也快建好啦!欢迎大家下次来参观。”高书记笑着对团队成员说道,充满了自信与自豪。
关于“种子”,高书记认为它既代表粮食生产,更代表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智慧,意味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非遗就是一颗种子!”高书记指出“非遗”就是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种子。团队成员了解到,唐昌布鞋、郫县豆瓣等战旗村“土特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非遗传承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助力战旗村乡村振兴政策精准落地,留住了一代人的乡愁,增进了战旗人的文化自信。
高书记作情况介绍和经验分享
高书记高屋建瓴的视野与情真意切的分享引发现场团队成员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团队成员认为,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下河才知水深浅”,唯有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扎根土地,躬亲实践,才能够更加切实体会到中国大地上的“阴晴圆缺”,也才能够更加明晰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付出努力以助力乡村永续发展。座谈会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自己对于“乡村振兴”这一话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收获了很多无法在课堂上学来的知识。高书记鼓励团队成员在今后要多参与此类实践调研活动,加强对社情民意的了解与宣传,更好地承担起青年肩上的责任。
团队成员与高书记交流
为深入感受战旗村的红色氛围与文化魅力,团队一行随后参观了战旗“初心”馆、村史馆、郫县豆瓣博物馆、天府农耕博物馆等地。在战旗“初心”馆中,实践团队认真学习了战旗村提出的“支部书记站排头、党小组组长比高低、党员个个争先锋”以及党员“三问三亮六带头”工作法,积极反思总结相关经验,向榜样标杆看齐靠拢。正如高书记所说,“每个党员都是‘火车头’上的一个零件。火车要又好又快地运行,一个零件都不能少,一个零件还不能坏。”
实践团队还走访了乡村十八坊、郫县豆瓣博物馆与天府农耕博物馆,近距离体验式学习了唐昌布鞋打布壳、裁剪、制帮、烘烤定型等的工艺流程体系,观看了豆瓣酱的制作过程与晒场的布局情况,了解了当地农耕文化的历史流变过程。对此,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一代又一代战旗村民奋斗历程的艰辛,对当地村民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由衷点赞。
团队成员参观村史馆
郫县豆瓣晒场
通过参访调研,让团队成员深感战旗村的发展是我国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它的成功经验表明,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矢志不渝坚持党建引领,有效融入当地特色手工艺文化与非遗技艺,有利于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农耕文化,对乡村塑造内在文化价值,进而推进当地的文化建设乃至经济建设大有裨益。
参访学习心得
徐子恒 2021级汉语言文学(拔尖计划)本科生
战旗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盘活集体土地资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奋力打造“天府粮仓”令人振奋。“种子”意味着传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优良革命文化,我们新时代青年要做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螺丝钉”——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祖国大地,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让青春绽放出绚丽之花。
余佳秋 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对农村现代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战旗村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扎根土地,构筑起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堡垒。同时,在与高书记的交流谈话中,我对于乡村振兴这个概念有了具体的感悟,对于“粮食、土地、种子”在振兴乡村经济道路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有了真切体认。多参与社会实践调研,加强对社情民意的了解与宣传,这应当成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
赵彩玲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
战旗村盘活集体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成效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现在战旗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除了工资、土地流转费,还有合作社分红,大大拓宽了乡村居民的收入渠道,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可喜的变化与成就让我们深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绿色、生态、宜居、幸福和美丽大有可为。
杨烟然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
沿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在调研中验证“战旗飘飘,名副其实”的根本,深刻感悟战旗村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实践作为。在战旗“初心”馆,我在“三问三亮”中看到了战旗村党支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认识到只有党员意识强起来、身份亮起来、使命担起来、模范树起来,才能让战旗版“富春山居图”变为现实,充满发展的生机。
文|余佳秋 徐子恒
图|赵彩玲 徐子恒
责编|操慧
审核|银浩